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逆势崭露头角,实力雄厚凭借拼搏取得高分
凤凰公益探访蒲公英中学
1
从北京市市区一路向南,在南五环边上的大兴区西红门镇寿保庄,一所名为“蒲公英中学”的学校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2年。2005年,郑洪女士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成回国,当时她已年过五旬,热衷于非营利的公益事业,为了让当地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受合格教育,她创建了蒲公英中学并担任校长,并发愿要把“蒲公英中学”打造为一所纯公益性质的打工子弟中学。
2
出生于秋天的“蒲公英”,历经12载春夏秋冬,在2017年底,将迎来一个生命里的“转折”——从现在的旧校舍搬迁至不远处的新校舍。在搬迁前,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一行人探访了蒲公英中学旧校舍,我们看到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边缘,还有这样一所打工子弟中学在努力“坚守”着。这里,已经实现了2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梦。
3
走进蒲公英中学,低矮的教学楼、简陋的学生宿舍和不大的水泥操场映入眼帘,500多名打工子女每天在这里学习、生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操场上体育课的孩子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在建筑业或服务业谋生的社会底层人员,家庭困难是多数学生面临的窘境。图为蒲公英中学的学生们在上体育课。
4
据校长郑洪女士介绍,很多孩子居无定所、家徒四壁,甚至有时家里困难得连10元钱都可能拿不出来。他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疲于挣钱,也没有充裕的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很多孩子在家里每天还要做饭、做家务,承担比同龄孩子更多的生活重担。图为蒲公英中学学生在和来访者打招呼,看他们笑得多灿烂。
5
虽然每个人的出身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但每个人都有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学的权利。为了不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失学,蒲公英中学的校长郑洪女士靠着老朋友的支持、基金会的资助和自己出国留学多年来涉猎公益领域积累的资源,筹集到了80万的注册资金,在2005年9月,创立了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打工子女创办的中学,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中学难、上好中学更难的问题。2006年1月,大兴区教委下发了《关于同意成立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的批复》,郑洪和她的学校在成立半年左右的时间,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图为蒲公英中学的师生在上课。
6
根据全国妇联2005年的调查,仅在北京,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童的上学缺口人数就多达20万。在郑洪选择创办蒲公英中学时,北京已有两百多所打工子弟学校,然而,这两百多所学校却无一例外是小学。“我们想办这所学校,是给政府分忧解难,拾遗补漏,”回想起自己创办这所学校时的初衷,校长郑洪女士说。图为蒲公英中学校长郑洪女士向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介绍学校的情况。
7
怀揣着最初的启动资金,郑洪和伙伴们在北京南五环外的大兴区西红门镇租下了一个旧厂房,并将其改造成简易教室、宿舍、食堂,开始接纳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却又无法正常入读公立初中的学童。蒲公英中学的食堂是一间大约60平米的老旧平房,每天2000份学生餐和教职员工饭就是在这样一间漏雨的房子里生产出来的,但办学以来学校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蒲公英中学收取的学生餐费,学校创办前8年一直是每天三餐6元钱,直到最近4年迫于压力,才将饭钱增加至每天三餐12元。图为蒲公英中学旧校舍食堂
8
学校2005年初创时,因为条件有限,可以招收的学生不多。据校长郑洪女士介绍,当时每间宿舍都要容纳近20名学生,屋里塞满了上下铺铁架床。因为这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蒲公英中学也制定了一个接纳学生的标准。“我们招生的办法就是和每一个学生都面谈。”校长郑洪和学校老师通常会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后再综合考量,会优先录取“更需要这张课桌”的家庭困难学生。图为蒲公英中学旧校舍学生宿舍。
9
蒲公英中学学生大多住校,他们的被褥是一所民办大学捐助的,这所大学将每年毕业生的被褥拆洗干净后,捐给蒲公英中学。孩子们在入学后的第一课就是练习如何叠被子,这些被褥将陪伴他们三年的初中时光。虽然蒲公英中学的学生宿舍看起来有些简陋,但被孩子们打扫得非常整洁,洗漱用品也都整齐地码放在柜子里。“很多孩子到了周末都不愿意回家,因为家里太困难了,有的连写作业的桌子和照明的灯都没有,所以他们喜欢在学校里。”郑洪校长说。图为蒲公英中学的男生宿舍。
10
一排低矮的平房是蒲公英中学的女生宿舍,住了100多个女孩子,走进屋里,墙被刷得很白,来遮盖发潮的墙皮。歪七扭八的吊顶让人看着有些危险,上下铺的架子床床腿被锯了一大截,以防止睡在上铺的学生无法起身。“这屋子冬天冷夏天热,下雨漏雨天花板就容易掉下来,孩子们就只能挪床。一到晚上,房顶上跑得都是老鼠,女生胆子小,就怕老鼠跑下来。还有女学生写作文说‘希望晚上睡觉,耗子不要从身边跑过’”。郑洪校长为难地说。图为蒲公英中学的女生宿舍。
11
据校长郑洪介绍,蒲公英中学的孩子入学时,一没户口,二没钱、三没成绩,属于哪里都不要的孩子。招录学生时的摸底测验,及格率是个位数,比如今年9月入学的200多个孩子,英语数学语文三科都能及格的仅有1个孩子。但在这里学习3年后,学生们毕业时的及格率可以达到98%以上,参加北京市大兴区的中考,平均分高过大兴区的平均分。在大兴区100所学校里,中考平均分排到第15位。去年,初三学生参加北京市统一中招考试,取得了总分通过率97.5%,五科全部通过率74.4%的好成绩。90%的毕业生克服困难,选择了多种多样继续求学的路。图为蒲公英中学教学楼的墙壁上的两句宣言:笑破不笑补,哭辱不哭穷。后半句是学生们想出来的,这也体现了蒲公英中学的校训——自信、乐群、求真、创造。一个自信的人,才能拥有更大的人生舞台。
12
这间狭小的房间是蒲公英中学60多个老师的洗漱间。目前,蒲公英中学的旧校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子都是危房,迫于目前校舍紧张,所以今年只招收了200多个学生。等到年底搬入新校区,蒲公英中学准备招收800个住校生、100个走读生,扩大招生数量,让更多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但光有好校舍好不够,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好老师,华夏银行向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的捐赠,就将针对性地用于学校优秀教师课程研发团队。虽然目前蒲公英中学老师的工资待遇都不算高,但是能够坚持留下来教学的老师越来越多,定期还会有来自社会各界优秀的志愿者团队,为蒲公英中学的孩子带来各种各样有趣的课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景芳也是蒲公英中学的志愿者。从2017年6月起,她带着她的公益团队——童行书院开始为这里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读书夏令营。她还计划在开学后每周末都给学生上一次阅读课,目的是为这里的学生开阔眼界,提供更丰富的课外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志愿者社团都与蒲公英中学建立了合作。
标题
图为郑洪校长向凤凰公益主编介绍挂在校园里的“校园法庭信箱”,这个信箱是为了学生们参与学校的管理而设置的,针对学校内部运营的事情,学生们可以展开辩论,最后由“校园法庭”进行裁决。有两个女学生曾就老师是否应该占用学生们的自习课展开辩论。这样的“信箱”给了学生们参与学校建设的自主权,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和维权意识。
14
图为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在看蒲公英中学墙上画的“问题树”,这是一次学生去附近村子打群架事件发生后,校方让打架学生反思,每个人都画一个“问题树”,历数自己打群架的原因,最后合成一个大的“问题树”画在了学校通道的墙壁上,以这种方式警示后来的学生们,要学会自律和管理自己的言行。这棵“问题树”已经10年了,10年来,一批批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从这棵“树”里看出了成长中应该避免的“问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开除学生、处罚学生的方式更加人性化,也更适用于这些本身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保护的流动儿童。
15
在蒲公英中学的一面墙上,用五颜六色的花朵绘成了一幅画,其中就有“绽放的蒲公英”。这幅画也被用在著名美籍“赤足艺人”叶蕾蕾(Lily Yeh)女士出版的《唤醒创造力 ---- 绽放的蒲公英》一书的封面,这本书记录了艺术家叶蕾蕾女士,怀着一颗爱心带领北京城郊的蒲公英中学的师生,通过校园转换工程,触动学生的思考力和心灵,点燃其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也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们反思自己的身路历程,学会认识自己并唤醒其创造力,勇于接受未来的挑战,并开始构建人生的意义。图为蒲公英中学校长郑洪、蒲公英中学副理事长郭明、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在“绽放的蒲公英”墙绘前合影
16
许多社会上的捐助者与学校合办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等,组织了校合唱团等,志愿者老师开发了孩子们很多天赋。蒲公英中学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学生合唱团,他们刚来学校时,对音乐一点概念都没有,经过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他们的声音没有经过任何雕琢,但就是这种天然的童声,让蒲公英中学合唱团在各类大型活动或比赛中,崭露头角。不过每到一届合唱团学生初三毕业后,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就会非常悲伤,因为她好不容易培养了3年的合唱队员,就要离开学校各奔东西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也让蒲公英中学的合唱队有了更多新鲜的血液。音乐帮助这些家庭困难的打工子弟找到了快乐和兴趣,也让这些孩子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他们中的某些人会因为中学时的唱歌爱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
17
音乐教室里的非洲鼓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定期会有志愿者老师来学校教孩子们打非洲鼓。去年,王东老师带领“音乐之帆蒲公英打击乐团”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北京分赛区”决赛,获得了北京赛区的非洲鼓集体金奖。图为蒲公英中学音乐教师的非洲鼓。
18
图为郑洪校长与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交流2017年“我是中网小画家-少年组”公益绘画大赛,蒲公英中学已经选送了35副优秀绘画作品参加今年,由凤凰公益携手“中网小画家”组委会,联合华夏银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与蒲公英中学开展的2017年“我是中网小画家-少年组”公益绘画大赛。这个活动给孩子们的开学季增添了一抹多彩、明媚的亮色,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体验网球运动和文化,用七彩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网球世界——绘我风采,画我梦想。作为本次2017年“我是中网小画家-少年组”公益绘画大赛的线下活动之一,9月8日下午,打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的80名学生和老师来到位于北京北五环的国家网球中心,参观了中国网球公开赛(CHINA OPEN)中央球场——钻石球场,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和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被用作比赛的球场——莲花球场。他们还在专业网球教练的指导下,体验了生动、有趣、充实的网球公开课,了解了网球发展的历史及文化,感受了网球带给人们坚持不懈、挑战自我、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19
图为在蒲公英中学“百事博爱图书馆”的墙壁上画着一株美丽的蒲公英。学校取名“蒲公英”,就是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奇妙、精巧、漂亮;蒲公英的生命力顽,,落地无声,落地生根;蒲公英令人遐想,令儿童惊喜,让人百看不厌;蒲公英朴实,贴近大地,成片成群,像地上的星星;蒲公英倔强,被踩倒了,可还活着,沾了泥,还站在那儿;蒲公英不被栽培,可无处不在,就像这些孩子,流动的花朵——飘的时候,既无助又悠哉,不知命运,不知明天,却知一定会生存下去,且一定会让世界更美好……
20
办学12年,蒲公英中学一路走来遇到过许多的困难与挑战,每一个蒲公英人都在不断地努力克服。“我们希望能在今年入冬取暖前搬入新校舍,希望工期启动后不要再停。”郑洪校长和每一位蒲公英人向社会发起呼吁,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能够帮助蒲公英中学一同建设新校舍,圆农民工子女一个上学梦。图为蒲公英中学图书馆。
21
据郑洪校长介绍,新校舍建筑面积16,540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13,560平方米,地下面积2,980平方米,建造总成本约6,909万人民币。校舍包括普通教室、合班教室、各类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洗漱间、淋浴间、宿舍、风雨操场、厨房、餐厅、户外操场等。整个校区能容纳800名学生和近100名员工在校住宿、学习和工作。建成以后,这将是一个由地方政府、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联合起来促进教育公平的成功范例。“今年年底,旧校舍就要拆除,我们不想影响整个北京市的规划发展。走到这一步,政府给了很多支持,新校舍用地和实验楼所有设备都是政府支持的,我们学校自己也要努力。”郑洪校长说。图为蒲公英中学校长郑洪与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座谈。
22
“有一个学生毕业时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他在蒲公英的三年,收获最大的就是相信世界还有爱。”郑洪校长说,这条信息给她的触动最大,她相信蒲公英可以做的还有更多。蒲公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它不仅带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可以说,蒲公英中学改变了许多农民工子女的命运。图为蒲公英中学阳光书屋里的一角。
- END -
来源:凤凰公益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